政治人物對媒體釋放消息稱為「吹風」。蔡英文總統擔任陸委會主委時,
專業社群行銷
,幕僚就常邀請媒體在頂樓「吹風」談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小英任陸委會主委 常邀媒體頂樓「吹風」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上將促轉會自比為「東廠」,
網站優化
,在朝野指責聲中狼狽下台,
排名優化
,此案若非促轉會員工錄音並對外公布,
台中關鍵字優化
,張天欽在促轉會內的離譜言行也不會曝光。除了「東廠」說,
網路行銷達人
,張天欽與促轉會幕僚在該場會議中還有諸多可議之處,
網路代銷
,包括要利用民進黨立委擔任「側翼」,以及利用對特定媒體放消息,以達到打擊藍營政治人物的目標。 政治人物對媒體釋放消息,在政治與媒體圈稱為「吹風」。早年政治人物的「吹風」,並不是對特定媒體放消息,而是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讓記者能更精確的撰寫新聞。像是蔡英文總統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蔡的幕僚就常在公開記者會結束後,另找時間邀請主要媒體在陸委會所在的聯合辦公大樓頂樓「吹風」,談的都是政策內容,但會要求記者匿名報導。引用「匿名」消息 媒體、官員各取所需政治一把手往往不會親自出面「吹風」,像是當年蔡英文在陸委會時,出面主持吹風會的人常是副主委或蔡信任的幕僚,一定程度就代表主委出面,記者自然放心引用。類似「吹風會」得到的資訊常用「匿名官員」報導,即便報導刊出後引發爭議,政治人物也可以推得一乾二淨,讓吹風不光只是單方面對媒體有利,實際上也可成為政治人物的防火牆。吹風會日漸變質 針對特定媒體放消息早年的「吹風」習慣,近年來卻產生了質變,類似美國影集「紙牌屋」中的黨鞭對特定媒體與特定記者放話,以達到自身政治目的的情節,在張天欽主持的促轉會會議中,就已赤裸裸的呈現。讓張天欽醜聞曝光的促轉會前副研究員吳佩蓉說,張天欽對特定媒體放話已不是第一次,她發現已建議張天欽不要對外放話的內容,往往沒過幾天就會出現在媒體上。類似張天欽對外放話的模式,常讓部分媒體見獵欣喜,一來消息來自「核心」官員,常可視為獨家表現,加上新聞見刊後,類似張天欽在會議中所言的「側翼」會在立院或談話性節目上延續相同話題,增加媒體報導的能見度。「獨漏」箝制媒體 吹風會淪鬥爭手段然而類似的吹風會若被政治人物私心自用,常見變成誤導與箝制媒體的手段。像是某中央部會就曾發生因部長不滿某家媒體的報導,就利用不邀請該媒體記者參加吹風會的方式來施壓。由於其他媒體都有獲邀,若僅單一媒體排除在外,就可能面臨漏新聞的壓力。張天欽案可怕之處,就是部會或政治人物對特定媒體的放話,假吹風之名,行政治鬥爭之實,若被放話的媒體沒做多方採訪與新聞平衡,很容易就會成為政治鬥爭的幫凶。近期蔡政府多次強調假新聞對執政形象的傷害很大,不知蔡總統看待張天欽對特定媒體放話而產生的新聞,究竟是真新聞還是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