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長羅瑩雪今赴立法院司委會,
,就法務部監聽調閱小組列席會議備詢。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質詢時,
,要求與羅瑩雪「角色互換」,
,他扮演部長,
,羅則擔任委員角色。羅瑩雪配合扮演「羅委員」質詢。
對此,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
,本應莊嚴、神聖的國會殿堂之上,
,竟上演辦家家酒戲碼,
,將問政當兒戲,
,實在貽笑大方。他說,民主蓬勃發展、自由奔放是台灣引以為傲的特質,民代問政方式向來無奇不有,但不該戲劇化、低俗化,強調「此風不可長」,指當時若在場,必定出面制止。
同黨立委呂學樟說,國會問政應嚴肅以待,柯建銘的質詢手法帶有玩笑意味,才招致外界批評突兀、輕浮,顯得格格不入。但他也說,透過角色互換讓部會首長了解民代立場,不失為一種問政方式,若偶一為之不濫用,首長也願意配合、未反彈,則應以平常心看待。,
由景美女中、台師大組成的中華女子拔河代表隊,
,日前奪下「2017波蘭世界運動會」女子540公斤組室內賽冠軍。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在北市府慰勞選手,
,頒獎時看見每名隊員手上長滿厚繭,
,也覺得心疼。 柯文哲說,
,他曾去景美女中看過選手訓練情形,
,握手時就知道每個人的手都結一層痂。成功的背後只有努力,
,只有失敗才是偶然,
,他希望景美女中的奪冠,
,能讓年輕人知道成功都是用辛苦換來的。 回憶訓練時光,
,拔河隊員鄭懷云說,剛開始最辛苦,當時她身高175公分、體重100多公斤,因為過重,無法支撐,訓練都跟不上其他人,備感艱辛。她咬牙撐過來,體重減至70公斤。 鄭懷云表示,手練到長繭,有時會想不要練了,但家人鼓勵她不要放棄,是繼續走下去的動力。練到撐不住時,看到隊上其他人這麼努力,就告訴自己怎麼可以放棄。 隊員李庭瑄說,平常日早上6點就要晨操,一直到8點,5點下課後繼續練到晚上8點,但最辛苦的是自己狀況不佳時,還好靠隊友互相鼓勵,才能調適回來。景美師大拔河隊,每名隊員手上長滿厚繭。記者楊正海/攝影 分享 facebook 景美師大拔河隊,每名隊員手上長滿厚繭。記者楊正海/攝影 分享 facebook,
蕭勤(左二)頒發創作獎給藝術家吳銀海(左一)、吳孟璋(右一)與詹獻坤(右二),
,每人獲獎金100萬元。 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 83歲的華人藝術大師蕭勤仍持續奔走,
,推動藝術文化。 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 83歲的華人藝術大師蕭勤旅居海外多年,
,落腳在高雄設立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蕭勤昨天頒發第一屆「蕭勤創作獎」,
,三位得獎者分別為吳銀海、吳孟璋與詹獻坤,
,每人獲獎金100萬元。蕭勤在上海出生,
,父親蕭友梅是中國現代音樂的重要啟蒙者,
,創辦上海音樂學院,
,1949年隨親人來台。1960年代在米蘭發起「 PUNTO龐圖」國際藝術運動,
,組織志同道合的東西方藝術家相互啟發;再創辦「太陽(SURYA)國際藝術運動」與「國際無(SHAKTI)藝術運動」,活躍於國際藝壇,是少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活躍至今的抽象大師。獲義大利總統頒贈「團結之星」騎士勳章。 蕭勤看到這麼多好朋友齊聚一堂,直說「很開心!」基金會執行長吳素琴表示,有鑑於現代抽象藝術較為冷門,藝術家在此領域奮鬥更為辛苦,於是基金會提出創辦「蕭勤創作獎」的構想。原本是要3年頒發1位得獎者,但大師笑說活不了那麼久!於是今年第一屆就連頒了3位得獎者吳銀海、吳孟璋與詹獻坤。未來將每年持續發掘全球各地優秀華人創作者,經過專業藝術評論者評選後公佈得獎者。,
莊佳佳(左)以陪練員身分參與奧運測試賽,
,熟悉一切流程。 圖/中華跆拳道隊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結束近一個月的美洲行,
,中華跆拳道隊昨天下午返抵國門,
,已取得奧運門票的莊佳佳對奧運測試賽頗有心得,
,為8月真正戰場增添信心。中華跆拳道隊農曆年前就展開美洲行,
,先後出戰美國公開賽、加拿大公開賽和里約奧運測試賽,
,莊佳佳在美國公開賽奪銅後,
,跳過加拿大公開賽,
,里約奧運測試賽隨行但沒上場,改以隊友陳宥莊防護員身分參與賽事,從檢錄,熱身、唱名到進場,全部流程都走過一遍以上,對比賽動線與場地空間感都有掌握。「國訓中心已經為中華隊搭設一座與奧運場館完全相同的比賽高台,我到了里約比賽場館一看,完全一樣,場地的適應沒有問題。」莊佳佳說。中華跆拳道隊總教練李佳融則在奧運測試賽後提出問題,他表示,選手村和場館的距離太遠,比賽場館給選手的休息空間又不太足夠,希望能找到離場館較近的飯店作為「戰術基地」。他提到,選手若打進金牌戰,共要進行4場比賽,時間從上午一直到晚上,每場比賽間隔時間長,選手需要更安靜的空間休息。 根據中華奧會奧運考察團報告書資訊,跆拳道場巴哈運動公園距離選手村大約15分鐘車程,但這是供參考的「理想值」,奧運開幕後實際狀況難料;中華隊奧運測試賽的下榻飯店距離場館步行只需5分鐘,但奧運期間已客滿,中華隊若要再找住所只能另尋他處。,
對陷入困境的全球航運業者來說,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帶動美國出口至亞洲的原油量大增,
,或許是天賜良機,
,因為這將使未來一年運往中國、印度與其他主要石油進口國的大型油輪運油費率大幅提高。前線航運公司(Frontline)、Euronav與Gener8 Maritime等油輪公司仍努力走出連五年費率低迷與獲利下滑的困境,
,同時在大量新的超級油輪下水後也面臨更多財務壓力。然而OPEC遵守2016年達成的減產協議,
,帶動原先冷門的美國至亞洲航線需求大增,
,正提升航運產業的前景。航運經紀商Charles R. Weber公司油輪研究部門主管洛斯說:「接下來兩季將不會呈現亞洲需求上升帶來強勁獲利的影響,
,因為還有運能過剩問題。但到2018年中及2019年,
,將大幅影響超大型油輪費率。」據湯森路透資料,
,從墨西哥灣載運美國原油前往新加坡這條相對較新航線的費率已較8月時大漲逾50%。,
桃園市府研究考核委員會今年耗資1160萬元,
,編印81萬7500冊市民手冊,
,民代質疑手冊使用率低,
,不應花大筆錢。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 facebook 桃園市政府去年年底發行被民意代表形容為「看一次即丟」的「桃園市民手冊」81萬冊,
,今年又要以1100萬元印製78萬冊,
,議員指沒實質效益,
,浪費公帑。「桃園市民手冊」內容包含6大福利政策、生活資訊、精采節慶及樂遊桃園等資訊,
,每家戶分配一冊,
,並在桃園機場捷運等處所提供免費取閱,市府還成立官網開放電子書線上閱覽或下載列印。 市議員陳美梅、黃婉如說,市府發行市民手冊立意良好,內容結合農民曆,且有桃園在地相關訊息,但許多住戶多半閱讀一遍就丟棄,加上手冊大小有如一本書,攜帶不便,且與市府多個局處發行刊物內容重複,建議市府整合。市議員楊進福、周玉琴表示,現在已進入網路世代,上網就能查閱資訊,市府一年花費上千萬元印製實體手冊,沒達到實質效益,希望能將錢花在刀口上。市府研究考核委員會主委詹賀舜說,市民手冊今年預算編列約1100萬元,預估印製78萬冊在今年12月底發行,因此手冊內容、規格都已成樣,明年在設計時,會統整各界意見做調整。詹指出,實體手冊在圖書館、機捷等公共場域提供給需要的民眾索取,實際反映都算不錯,另外市府統計下載市民手冊電子書或閱覽數量已突破10萬頁次,未來也會加強電子版的便利性。,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艱難的階段,
,其之艱難,
,主要在於對經濟大勢把握,
,以及對引領大勢的政策取向,
,持續有著爭議。在頻頻爭議中,
,最近的三場爭議值得關注。第一場爭議為時最長,
,那是關於中國經濟的底部之爭。中國經濟下行近三年,
,經濟界對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多以字母來定位,於是有「V」、「U」、「W」等多種說法,分別是說中國經濟見底急速反彈、 見底橫行築底再行反彈、反覆下挫以搏上彈等。爭論一段之後,最新一個是「權威人士」的一言定性,叫中國經濟進入「L」型階段,意思應該是說中國經濟會在低位運行一段再說了。但那「L」的低位打橫,要橫多久,是數年還是數月,就各有說法了,最新一個經濟預測報告,是說那打橫只有數月今年底中國經濟就要反彈。另一場爭論持續時間更長,但最近有新說法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之爭。去年爭論「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說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防止跌入拉美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已變成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爭論比較激烈,不僅學界很投入,連財政部長樓繼偉都長篇發言,直指中國有可能跌入「陷阱」,不能不防。爭論到今年3月,官方低調的說法,已由不提不爭,轉成要防止跌落了,但最近突然風向有變,有官方背景的學者出來說,主要是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等,出來說中國的發展,沒有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了,那是因為中國發展水平已遠高於當年拉美國家落入「陷阱」之狀,再說有供給側改革,定可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社會。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是一個動態標準,這個標準可能會變。由於中國人口紅利在加速喪失,大宗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貿易增長速度低於GDP增長速度,這些都是長期的挑戰。是以至少2030年前,中國都不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一場爭論,也持續時間不短了,但最近變得有些熱鬧,那是金融監管之爭。那是因應「一行三會」的整合討論了半年之久,但改革方案依然難落定,包括「一行三會」在內,都各有所思。中國的金融監管,最早是由央行統合的統一監管,目前是由人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業監管。但由於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都開始「混業經營」了,特別是歷經去年的股災,認定目前各管一段的分業監管,已現重大弊端,需要有大金融思維下的統一監管,否則金融改革難以推進。這些爭論,看似方向不同,爭端各異,但其實都關乎中國經濟現在怎麼看、未來怎麼走。至少中國經濟的走勢,要有一個階段性的把握,這就是說有沒有「中等收入陷阱」,值得討論。而有了階段性的共識,才能有個較一致的判斷,近期經濟如何「築底」,又如何上衝。而金融監管之爭,則事關在這個過程中,什麼是最大的風險,如何透過改革來消除風險。所以,相關的爭論,都爭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