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來到越南25年的海防台商會會長柯進道而言,
術前調理師
,製鞋廠內的高溫與吵雜早就習以為常。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美中貿易戰火下台商「現在的越南就像民國70年代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
新北借款免留車
,23歲就到越南的吳明穎這樣形容。台商赴越南投資至今30載,
中部 禮車出租
,占有一席之地後,
大雅粗工
,這幾年第2代開始接班,
潭子粗工
,隨著中美貿易戰演變為長期抗戰,
爆閃燈
,越南日益被看好,
耶誕裝飾燈泡
,台商前仆後繼南向,
超渡個魂
,還有更多的30年可以期待。製鞋廠內的機具轟隆隆作響,不拉高分貝難以順利和彼此溝通;產線上用來固定鞋面的加熱儀器散發出高溫,讓工廠內的溫度動輒超過40度,在炎熱的越南夏季,更讓人難以忍受。不過,對於來到越南25年的海防台商會會長柯進道而言,早就習以為常,即便這不是自家廠房,但和記者一起走在鞋廠中,彷彿是走在自家的後院一樣,輕鬆愜意,一面接受訪問、一面介紹著每部機器、每個製作流程。 製鞋廠,是這個沒有繼承家業的米廠大公子,25年前在越南落地生根的第一步。25年的拓荒 他鄉變故鄉「穩死的!」柯進道笑說,這是來到越南時,腦袋中閃過的一個念頭。回想起25年前飛機要降落的那一刻,窗外看出去一片荒蕪,還有牛在機場附近走動,他不禁懷疑,來越南討生活真的沒問題嗎?作為在越南打拚的第一代,柯進道不諱言,那時資源很少,連要找穩定供應的針車線都不容易。「買的到就買,買不到就想辦法跟其他工廠調,真的沒辦法就從台灣送過來」。雖然看似有選擇,但往往,最後一個選項才是標準答案。只不過從台灣進貨也有輕重緩急,機械設備或是可以存放的大宗材料,尚可用貨櫃運送。有些用量大的材料就必須靠空運。如果遇上趕出貨的時間緊迫,無法等待,就只好土法煉鋼,靠人力攜帶。「有時候一次要帶2、300公斤的材料,機場的推車擺滿5、6台」,柯進道說,那時候的物流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加上越南才剛開放,許多台商工廠的單,大間的通運公司不願意做,為了生存,只好出此下策。不過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這樣的問題也逐漸改善,現在比較急迫的原物料,空運到越南不但方便而且快速。回想起當年決定來到越南開拓市場,柯進道坦言,越南其實不是首選,原本想去印尼投資。但前前後後到印尼考察、拜訪6次,但是最後卻因為印尼排華,讓他打了退堂鼓。當時正值越南投資開放,和親友討論過後決定放手一搏,到這個陌生的市場挑戰看看。結果,日久他鄉變故鄉,一轉眼已經在這裡待了25年,現在已經65歲了,比起台灣,現在的他更適應越南生活。柯進道有兩個兒子,都跟他一樣從商,一個在中國東莞、一個在胡志明市,各走各的路,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學我一樣做鞋子,太累了」。兩年前柯進道從鞋廠退休,但是又覺得閒不下來,於是開設了塑膠公司,並且接下海防台商會會長一職,繼續在第一線與台商一起打拚,體現「斜槓」一詞。從上校變董仔 在越南轉身的人生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越南投資市場的熱度,昇裕工程關係企業董事長洪志華最有感,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好多工地都在施工。比起動輒20年以上的前輩們,洪志華在越南投資的經歷不滿10年,而從商的資歷也和這個時間相同。由於眼光精準、富生意頭腦,從無到有,如今手上已有2家營造工程公司與1家貿易公司,目前也代理台灣知名威士忌品牌。只不過比起經商之路,洪志華的人生轉折更精彩。從商之前,投入軍旅生涯超過25年,並曾派駐在越南代表處擔任駐外武官長達2年6個月,9年前退伍時的職級是上校。相同的工作做了20多年,洪志華坦白說「累了」,加上再過兩年上校的服役年限就要到了,考量到「掛星星」的機會渺茫,於是2010年年底結束派駐任務返回到台灣前,就已經決定要申請退伍。洪志華回憶,「當時大概花了半年時間思考接下來方向,正好碰上越南經濟大幅成長熱潮,加上派駐這邊,對於環境也熟悉,也有一些政府與民間人脈」,在朋友建議下,決定到越南試試看。到越南投資不到10年,但是洪志華的工程品質在北越已有口皆碑,不只台商的廠房、工程,會找上他,有時也有其他外商投資,將工程案委託給他。能夠這麼快的發展,洪志華認為一批優秀的員工是關鍵。「如果我公司的台幹排第二,大概沒有幾家能排第一」,洪志華說,這批工程師都是從大陸工程過來的,過去也參與過台北捷運的相關工程。從軍職轉變成商人,洪志華認為軍人「嚴以律己」的態度對於經商非常有幫助,即便和人來往可以展現活潑熱情,但是必須謹守分寸、重視誠信,「要建立客戶的信任,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要毀掉只需一夕之間」,這是揉合了軍人與商人特質的洪志華,這些年在越南悟出的經營哲學。子承父業 台商1.5代的拚搏在越南的30年,有人拓荒、有人轉身,當然也有的人隨著父執輩的身影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開啟未知的人生,同奈台商會會長吳明穎就是其中之一。「我不是台商2代啦,都說我是1.5代」,談起來到越南的契機,吳明穎不諱言,確實是因為父親來到越南開拓市場,自己才有這樣的機會,不過他特別強調自己是1.5代的理由,是因為他也在越南磨練了10多年,才從父親手上接下棒子。2002年退伍後沒多久,吳明穎就在父親要求下,來到越南協助父親的事業。他回憶,當時除了知道父親在這裡工作外,對於越南可說是一無所知,而且不要說越南文了,連英文都不太行,為了能夠順利在這邊生活、打拚,他才開始認真學英文與越南文,那一年他23歲。雖然從到陌生的越南,不過回想當時,吳明穎並不覺的有適應上的問題,主要是當時的越南環境與氛圍,與民國60多年到70多年,經濟正在成長的台灣很類似。吳明穎說,以前常聽父親說起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榮景,形容那個時代只要肯當牛,不怕沒有田可以犁。但是這樣的說法他怎麼都不相信,直到來到了越南之後,他才有深刻的體悟。他說:「原來爸爸的話是真的,只要肯拚、肯做,是有飯吃而且可以存到錢的;現在的越南就像民國70年代,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台商在越南投資30年,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第2代開始接班,許多人都只有20多歲,這讓已經40歲的吳明穎笑稱自己已經是「老人」。不過比起吳明穎這樣的「老2代」,更年輕的第2代恐怕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吳明穎觀察,現在不少人都是在歐美求學,往往是等到要接手家裡的事業時才來到越南,缺乏「越南經驗」、對於環境的不適應,都讓他們在接班時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除此之外,越南的生活機能與歐美也有不小差異。吳明穎以便利商店為例,便利商店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在越南,離開了熱鬧的市區後,不是隨處有便利商店,更別提在工業區了。但沒有便利商店,怎麼受得了。他們因不同原因而來,往不同方向而去,柯進道、洪志華與吳明穎,都是這30年來,在越南投資台商其中一個縮影。即便有先來後到,他們都參與並見證了這個國家經濟崛起的某一時刻,他們眼中有繽紛卻不同的越南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