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越來越多學生有「網路成癮」的問題,
網路代銷公司
,衛福部宣布,
自然排序
,將跟進世界衛生組織(WHO),
客製化網頁
,把「網路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圖/Ingimage 分享 facebook 衛福部九日宣布跟進世界衛生組織,
社群行銷達人
,將「網路遊戲成癮症」列入精神疾病。可預料這類患者成千上萬,
關鍵字優化
,如果沒有嚴謹定義和診斷,
網路代銷
,會迅速竄升到病患的首位。對家庭、人際、工作等都將產生莫大衝擊。身為家長,
FB粉絲團經營
,我不喜歡子女、孫子女看網路不看我,但我比網路有趣嗎?身為老師,看到學生上課時不斷滑手機,也影響心情,但我的授課內容比網路的更能教育學生嗎?在社交場合裡聊天,某些人低頭滑手機,我會試著說些有趣的話,希望能比對方看的內容更有意思。身為衛福部心理健康諮議會委員,我關心成癮議題,但也確信衛福部對網路成癮做不了什麼。該諮議會是我參加政府委員會之中,最少聚集、最少專案研討、最少具體決議,卻又是最頻繁延期預訂會議的;跨部會整合能力特別弱,單單是邀集教育部、警政署來協商都困難重重。網路成癮如果不找教育部、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等齊心努力,八成是空談。近年來,學者呼籲要對兒少使用的網站加以管理,對網路霸凌等積極處理,但都無法落實。因為涉及法令制定、政策研擬、執行單位人力及能力等公領域,政府無心也無法有效介入。政府也不能束手無策,畢竟青少年成癮製造的家庭問題、學校管理、公司運作的困擾不少。怎麼辦?應回到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利用替代而非遏止。網路成癮者偏好個人行動,家庭及學校就提供更多團體互動及集體學習。成癮者人際關係疏離,家長及師長鼓勵多參加社會活動。成癮者留在室內,政府應提供更多戶外活動空間並且免費。成癮者依賴網路,視之為主要資訊管道,教育或文化單位應大量提供實體的資訊活動且免費。成癮者在網路遊戲中尋求刺激,學校及各娛樂景點應設計更刺激但有建設性的戶外體驗。當網路拉住年輕人,警告、控制、威脅甚至矯治,都不如擴大下一代的活動空間及形式。 圖表/聯合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