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負責海外僑民服務的台灣僑委會與中共國僑辦不約而同分別在三月修訂內部章程及進行組織整併。其中僑委會依海外僑胞反映並據憲法精神,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將「華僑」改為「僑民」,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引起藍綠政黨立委關注,
產品代銷
,藍委擔心混淆僑胞對國家認同,
虛擬主機租賃
,少數海外僑團質疑政治操作,
台中網頁設計
,製造族群對立;而中共為整合「海外工作」將國僑辦併入統戰部,
排名優化
,所稱海外6000萬僑胞及親共媒體,未見任何抗議或負面報導。認同基本上是一種不同群體在歷史、文化、血緣、地理、社會及心理上的融合。兩岸自1895年迄今120多年來隔海分治,早年遷台或再移居海外族群,都將台灣視為家園及忠誠對象。僅管對地理上的中國仍充滿許多歷史情結及傳統文化的認同,但隨著台灣本土意識的覺醒及文化的擴展,台灣在政治制度、價值信仰、思考模式都與中國大陸有截然的不同;台灣不僅制度與文化在改變,語言(living language)及文字也隨著時空的變化不斷在調整與演化。 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多元、融合的國家。任何政黨執政都必須以民意為依歸,並應以最大的包容傾聽各方意見;前總統馬英九也曾一度因政府組織改造要將僑委會「整併」於外交部,海外傳統僑社及部分新僑團體雖有表達反對與抗議,卻沒有人會質疑是「政治操作」或「製造族群對立」,甚至「會影響國家認同」。此次僑委會修訂內部章程文字,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甚至透過媒體不假辭色連篇大肆抨擊,相對僑委會「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態度,除顯現「官不聊生」之外,更顯得台灣民主制度的成熟與可貴。台灣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兩岸雖擁有部分共同傳統文化,卻沒有共同的現代文明。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可以展現「民主風範」坦誠面對國會議員質詢,並以「國家風度」坦然回應僑團質疑;但中國僑民及海外親共媒體卻礙於中共專制政權「自我審查機制」而禁若寒蟬,中共國僑辦主任自然無需對外說明與解釋,更不會有「人民代表」出來質疑此舉會「影響國家認同」。海外僑民對藍綠政黨而言,都絕對是台灣政府的資產。不管名稱叫做「僑民」或「華僑」,台灣永遠是僑胞的故鄉,僑民的重要性就如同吳新興所言:是臺灣灑落在全世界的珍珠,除了照亮僑居地之外,也是延伸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