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學個人申請二階甄試,
失眠療癒
,有許多校系僅採書面審查,
紓解壓力
,又未公開評分標準,
內在小孩
,引發公平性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不久前外媒報導,
侘寂風
,台灣人的IQ高於世界平均。台灣人遇到問題,
汽車工具五金
,化簡為繁的功夫了得,
彰化居家照護
,最令人傻眼的非大學入學制度莫屬。在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兩大政策互為所用下,
醫院看護
,從早年的聯考逐漸搞出繁星入學、學校推薦、個人申請諸多名堂,
不沾鍋用鍋鏟
,學測不夠還另加指考。近幾年來,入學試務更加疊床架屋。今年最引爆爭議的是學測考科「五選四」,相關團體各有主張,理由多是減輕壓力、了解性向、有利通才養成、適性學習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既乏理論依據,又缺統計佐證的假說。多方討價還價之下,考生又成了白老鼠。 今年個人申請二階甄試,許多校系僅採書面審查,又未公開評分標準,引發爭議,考生及家長憂心忡忡,要求應公布書審程序,招聯會官式回答:各校系大同小異。別天真了,只知道流程有什麼用,還是不知道審查分數怎麼出來的。報載有家長聯盟代表提出大哉問:如何從書審資料中看出孩子特質?怎麼保證學校會仔細看過每份書審資料?首先,大學教授除自身專業外,其實所知甚為有限,相信九成都沒修過教育心理學,因此除與高中主科同名(如數、理、化、國、英等)系所外,其他如法、政、哲、傳播等科別教授,很難由書面鑑別學生是否是該系最適合的學生。那怎麼辦?只好拿整合高中各種考試的總成績來魚目混珠!其次,指定由教授逐一審閱招生書面資料,恐怕也是學術先進國家聞所未聞的。教授們教學研究何其繁重,承擔評審工作又何其無奈。新進老師背負千斤的升等壓力,資深的面對「玉山加薪」誘惑更要努力登頂,有多少人會花幾十個小時去細看上百份書審資料?最快的方法就是找出在校成績,稍作增減,分項填入讀書計畫、課外表現等欄位。搭便車心理無須外求,想想假設其他同仁會嚴謹評審,我取巧一下不打緊的,心底就坦然多了,不是嗎?進入理想的大學,並不保證未來的成功,重要的是入學後是否努力學習。政府如果不想師法先進國家,將大學入學的責任交付給入學辦公室的專家,那就交給AI去評審,讓機器人去媒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