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厭世」一詞在台灣引爆風潮的圖文作家「厭世姬」,
台中作業員
,在聯合報「世代共好」演講中提到,
誦經祈福
,年輕人應該找出自己定義的「成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聯合報「世代共好」講座中,
板橋抓漏工程推薦
,我贊同厭世姬說的:年輕人要找出自己定義的成功。我是一九五○年代晚期「嬰兒潮」,
24小時陪病
,長大後和現在的青世代一般,
鍋蓋
,大概都成了「溫室裡那棵自以為美的花朵」。混個大學文憑當兵退伍後,
粉霧飄眉教學
,第一份工作就只能作「三溫暖」的服務生,
預防血栓
,撐不到一天就棄械投降,回家便誆父母說要考研究所,一年後自是白忙一場,只好乖乖步入職場。在那人浮於事年代,眼高手低的我換了好幾個工作,還不知天高地厚的娶妻生子,直到老婆懷了老二,才驚覺「時不我予」。從此下定決心埋首苦讀,要拚上研究所好求教職,所幸一年後同時考取三間,並在兩年內拿到學位成了專校講師。可嘆十五年後,受私校林立及少子化影響,我被列在「待退名單」中,四十多歲已無退路,於是戴起老花眼鏡準備跟年輕人放手一搏,苦讀兩年,終於在被資遣前夕「跳船成功」。雖然比起教職待遇偏低又需看人臉色,卻已備感欣慰,原因就像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在教會月入兩萬三,一個即將上線、成為前者月薪十倍的機師,但我皆引以為傲,只因處於「青貧世代」,他(她)們和老爸一樣,都能勇敢面對並認真過活。筆者近耳順之年,談不上「功成名就」,但「徹底完成一件事」的經驗倒是不少。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格局和視野,可是「態度決定一切」,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