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會大會審國文科課綱,
排名系統
,高中國文文言文比率,
漸進式排名
,引發熱議。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最近有許多人主張調降高中文言文的比例,
便宜網站
,所提出的理由甚多,
漸進式排名
,最根本的是對於華人傳統文化沒興趣,
關鍵字如何操作
,其次是認為文言文的教學方式不佳,
排名優化
,難以從中獲益。另外還有人主張學文言文無助於邏輯理性思維,不能適應現代生活。這其中還夾帶著反中國的思想,使問題更形複雜。看來文言文的價值,目前被很多人徹底懷疑。 文言文是華人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一個數千年,如此廣大悠久而成就豐富的文明,怎麼可能無意義或無價值呢?輕易地認定其缺乏價值,只能顯示自身的意識形態太強。雖然如此,對於中文的質疑,從清末以來便不絕於耳。因為渴望現代化並厭棄傳統,部分新文化運動健將與中共都曾主張廢棄中文。然而百餘年過後,屢經批判乃至浩劫,傳統文化多方面的價值,卻更為有識之士所肯定。這個歷史過程,值得我們注意。 現代性主要建立在邏輯理性與個體的自由開展之上,這些方面,確實非傳統文化所長。然而高度理性化與自由化的現代社會,卻也產生過度人為化、慾望化、物化與異化的問題。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日益疏離,造成了意義、價值與情感的失落,以及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困頓。傳統文化以天地自然為宗,以倫理情感為本,古文中的片言隻字,多能引發人無窮的情思與智慧,而可與現代性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我們當然不必努力從蘇東坡或歐陽修的詩文中學習邏輯理性,然而其中與天地草木渾融、與親人朋友一體,並出之以至文之樂,卻永遠無法取代。文言崇尚天然的理路,其價值絕不在邏輯理性之下。天然所至,其文字往往深蘊一種天地人渾淪、空靈而深遠之感,不僅表現在大量詩詞歌賦與文章之中,也表現在養生、醫道、武術、茶道、樂道、花道與琴棋書畫之中。不讀相關的文言記述,如何能進入古人的思想心靈世界? 不僅如此,儒釋道三家與漢人共同宗教(俗稱民間宗教),還蘊含著大量的智慧、知識與德目,值得我們不斷深入探討。儒家所尊崇的仁義禮智信、所重視的人情義理及其所提倡的家庭人倫,至今仍是我們人生價值與倫理的基礎。道家所闡明的自然、天道、自足、無我、虛無因應與超越名言之道,至今依然為普世所公認的深刻智慧。至於以文言寫成的中文佛經與各種共同宗教經典,更是廣大民眾心靈之所寄。除此之外,諸子百家的論述、極其豐富的歷史典籍、無窮無盡的各類小說、遊記、掌故、記敘,都蘊藏著極為豐沛的資源,可以提供現代人各種精神與文化資源及另類思維。如同基督教與西方歷史文化是現代西方人價值、道德與文化的基底,儒釋道與傳統文化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道德與文化的深層基礎。即使我們漠視自己的文化與歷史,這存在的根源也難以轉移。 現代社會雖有極多的好處,然而也有極多的問題。我常想,這個日益過度「人為化」的世界,實有賴於崇尚天然與情意的傳統來平衡。現在自幼的教學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時間均已用於白話文、英數理化與社會科學等現代事務的學習,為何不多保留些文言文以平衡傳統與現代呢?如果說自幼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時間學習上述事物還不能掌握現代性與邏輯理性,怪罪這剩下約佔百分之五時間的文言文,又有何用處呢?大家若實在不滿意台灣現代化或西化的現況,不如效法前人提倡廢除中文與漢語,何必單獨怪到文言文上面?學習文言文才能打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門戶,開啟數千年豐富的寶藏,自絕於此,只能說是大為不智。 至於責備許多老師的文言文教學方式不佳,難以引起興趣,誠然有其理由。不過據我瞭解,這問題不僅出在文言文,也出在語體文乃至英文教學。台灣多數老師的語文教學,不過以背誦課文以及記憶生字為主,缺乏文化深度及教學技巧,當然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改革重點應該是改進教學方式與老師們的程度。論者難道要因為語文教學普遍有這類問題,就將語體文與其他外文一起廢除嗎? 至於有不少人主張提高本土文言文的比例,我以為這屬於情感上的自然要求,應當尊重。然而若本土與經典的比例為6:4,則顯然太過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目的在於提昇認識傳統文化的能力以及中文的深度,自然應當重視經典文本,因為經典文本是廣大文言文世界的共通基礎,乃其他眾多文言作品的源頭或效法的對象,非經典文本無此位效。是以經典文本與本土文本的比例,應在8:2或至少7:3左右,才比較能引導學生真正進入傳統文化的世界,並有效掌握文言的核心能力。無論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如何,台灣都不可能不用中文。若要讓我們的中文有深度,並掌握廣大中文世界的豐富遺產,不能不從年少時就重視經典文言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