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去年九合一敗選,
花蓮海洋公園
,蔡英文總統改組內閣,
kubota
,由新北市長敗選的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
台中代銷公司
,高雄市長敗選的陳其邁擔任副院長,
關鍵字優化
,台中市長敗選的林佳龍出任交通部長。「敗戰內閣」之名,
台中禮車出租
,不脛而走。後來,
明星燕窩
,蘇揆又提名雲林縣長敗選的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最近,
有機溶劑回收
,更核定彰化縣長敗選的魏明谷擔任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至此,
除臭設備
,可謂敗選隊伍全部到齊。事實上,二月中已傳出魏明谷將接掌台水的消息,其後長達一個多月未正式發布。外界原本好奇,是否因為魏明谷與台水毫無淵源,此一人事酬庸色彩過重,高層唯恐受到批評而收回成命。結果證明,認為蔡政府「擔憂外界批評」的想法純屬多餘,蔡政府的人事酬庸已到了毫無保留、不畏人言的地步。 政治酬庸應該批判,卻非民進黨獨有,藍綠執政均有類似情況。與過去不同的是,「敗選者被大規模酬庸」,可謂絕無僅有。即便在威權時期,國民黨政府也不敢一次將大批選戰敗將集中安插於內閣中。民進黨的作法,雖未必絕後,但絕對是空前的。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既然已遭民意否定,轉眼間卻被授予更大的政治權柄,「選贏當縣市長,選輸當院長部長」,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這不僅違背政治倫理,也是視民意如無物。由於如此錯亂的權力授受,經民意肯定的首長,在行政院會上反而必須獲得敗選者的「核可」才能推展政務,這又是另一荒謬場景。如果說蔡政府組織這支「敗戰部隊」占據高位,是故意要來激怒選民、向對手示威,恐未必盡然。更大的問題,或許是主政者的眼光跨不出黨派,或民進黨人才庫已經枯竭。蔡英文的首任閣揆是出身學界且有政務官歷練的林全,第二任閣揆是民進黨的「明星市長」賴清德,儘管兩人執政都製造不少爭議,但至少稱得上是「一軍」。而蘇貞昌不僅幾已淡出政壇,且是選舉新敗的「大老」;這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已一目了然。這種人才枯竭的問題,也發生在內閣部會的首長更替:新任農委會及環保署長都是直接由副署長升任,教育部長則是舊部長回鍋。「官不聊生」的窘境,甚至超過馬政府最後的看守內閣時期。之所以走到這樣的境地,除了民進黨本身善於政治卻疏於專業、工於選舉卻拙於治理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後的諸多作為皆在「操弄政治」,而非治理國政。在這種情況下,民間才德之士當然望之卻步。這種情況,在幾個「獨立機關」的表現最為明顯。例如,中選會前主委陳英鈐雖是學者,立場卻是偏綠;他在「公投綁大選」與民間團體多次交手,明顯偏頗袒護民進黨;但選後他仍被民進黨指為「戰犯」下台。另一個懸缺達半年的促轉會正副主委,因「東廠」標籤已無法清洗,迄今找不到接任人選。民進黨的執政作風,不僅一再將行政部門「政黨化」,更把「獨立機關」當成自己的鬥爭工具。除了中選會和黨產會,最近蘇貞昌批評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誰都管它不到,它也什麼都不想管」,意在壓迫NCC取締批評政府的媒體。倘若NCC主委也因此去職,其接任者除非是有意當綠營打手的政客,又有什麼專業清流願意接此工作?由此看,會讓敗選政客李進勇擔任中選會主委,也就不讓人意外了。總結而言,以「酬庸」來批評這個「敗戰內閣」,已非貼切的形容。原因是,「酬庸」只是這個政府最小的問題,它根本已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和職能。蔡英文最近提出了當總統的「三條件」,其中之一是「領導力」。但她短短三年就淘盡民進黨的人才庫,視民意與責任政治於無物,把國家公器當成對付政敵的工具。這種領導力,也就只有「敗戰內閣」足以匹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