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華山分屍案,
高雄清潔公司
,媒體在描述射箭教練陳伯謙時,
Kubota
,特別強化他的「族群」身分,
椰活椰子水
,如此錯誤標籤化,
員林美丙教學
,引來原住民社群的極度不滿。一個人犯罪就是犯罪,
高雄定期清潔
,和他的族群全然無關。試問,
最佳瓶裝水
,若現在犯罪的是漢人,
花蓮七星潭
,會特別寫出「漢人」XXX嗎?犯下駭人分屍案的射箭教練陳伯謙,
社群行銷
,日前自稱是賽德克族人,
低鈉淡礦
,不過警方查證後發現,陳嫌不具原住民血統。然後案件發生當下,不斷被媒體貼標籤,對於原住民族群造成極大傷害。而這個傷害的背後,正是大社會長期歧視的一環。 原住民在主流媒體的傳播環境,一直處在漢族中心主義之下,被視為「他者」,持續被標籤化、扭曲。大社會因為不了解,或是不願了解原住民,總是以刻板印象、以偏概全的指稱他們,甚至跟「汙名」連結。在主流社會中,原住民經常是被拆解、片面式、選擇性的形象再現,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去了解、去看見原住民族文化的生活全貌,以及他們在長期殖民體制下所承受的歷史傷害。華山案不是個案,台灣社會的每個角落,都不時發生類似歧視原住民族的事件,包括租屋、職場等等。台灣社會缺乏「族群主流化」意識,台灣社會需要「被教化」。從蔡總統兩年前就職時,向原住民族道歉後,類似歧視原住民的事件仍層出不窮發生。希望蔡總統的道歉不是徒具形式,也不能只是原民會的政策口號,而是要將原住民族的主體性擺置在國家的核心,正視問題。個人行為和族群身分沒有任何關係,台灣社會和媒體公器應該放下主流價值觀的傲慢自視,放過所有非多數的族群,不管是種族的、性別的,或是任何身分的….別再造成台灣社會更大的分裂和傷害。殺人兇嫌陳伯謙。記者蕭雅娟/翻攝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