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老化的農村,
活性碳吸附
,因休耕補助減半瀰漫著不安,
空污防制設備
,但新世代的農友則對新制活化農地,
屏東室內設計
,可能刺激農地釋出充滿期待,
台中婚攝
,「日後想要擴大規模,
補充電解質
,不會再四處碰壁了吧?」
廿五歲綽號「小路」的新生代農友,
花蓮火車站附近民宿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畢業,
專業關鍵字行銷
,今年十月退伍後,受雇宜蘭一間碾米廠月薪三萬,與其他兩名雇工,一起照顧老闆廿公頃的有機稻作。
「誰說年輕人務農沒前途?」每天在田裡打滾,小路的臉上總是沾著泥巴,認為種稻也可以走出一條活路,因為同事中有人除幫老闆顧田,自己也種了三公頃稻作,扣除成本,四個半月淨賺廿五萬,讓他稱羨不已。
雇主與同事例子,讓小路也萌生租地種稻的念頭,詢問多名休耕地主卻租不到地,「他們寧願休耕領錢,也不願意出租。」因為每年九萬元補助比出租划算。
廿七歲的簡姓農民,退伍回就回宜蘭員山故鄉傳承家業,租來的農地只有五分地大小,「我一直想擴大到二甲」,去年他問遍附近休耕戶,沒人願意出租。
他和小路感慨,老一輩地主多半經歷過「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仍停留田地租人可能變成別人的舊觀念,加上休耕補助九萬,所以多半不願意租給陌生的年輕人,形成土地利用停滯的惡性循環。
「我支持休耕補助改革。」兩人看良田休耕,不事生產還能領補助,都搖頭「這很奇怪耶!」對新制釋出農地的效應充滿期待。
「那有那麼多年輕人回來種田?」許多老農心中都有這個疑惑,卅七歲「新農」江志堅樂觀看待,認為景氣差,「好農地大家都搶著租!」
江志堅原任食品工廠廠長,十年前回家鄉嘉義大林接手農田,這幾年加上租來的稻田,目前約種四、五公頃水稻,他說如果有好的農地釋出,會考慮再租更多田,並鼓勵其他離鄉遊子回來加入,擴大經營規模。
「農田規模愈大,才有競爭力!」嘉義新港鄉種稻達人楊宗耀,經營家族農田約六公頃,他說「十公頃是最理想的規模」,若有好農地釋出,他會考慮承租,不過他也承認,兒子並不願意接手農務。
(記者劉金清、陳信利、陳永順、黃煌權、謝恩得、柯永輝採訪)
※延伸閱讀》
‧管地不管人 休耕補助肥了誰
‧逼「休耕老虎」交地 農地回復農用
‧學者觀點/設「排富條款」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