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與柯文哲在台北市長的選戰原被寄予厚望,
妖怪村附近住宿
,認為「政治素人」可突破藍綠對決的僵硬局面,
sky3888a
,帶給首都乃至台灣一些新的氣息。但幾個月來,
UV壁紙
,兩人的表現卻始終停留在「業餘」水準,
中壢通水管
,無法就市政議題發表專業政見,
旬果
,遑論在政治上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或交鋒,
花枝丸
,而雙方脫線的口水戰卻未曾少過。如果選前最後一個月兩營都無法突破這點,
線上麻將
,這場首都市長之戰恐將淪為史上最失敗的「素人實驗」。
本來,
羅東夜市
,連勝文和柯文哲的出線,均相當程度反映了首都市民厭憎藍綠惡鬥的心情。從馬王政爭、服貿和核四爭議到太陽花運動,讓民眾對於執政黨的遲鈍無能和在野黨的惡意抵制均感到厭惡至極,而期待有不同的政治聲音出現;連勝文和柯文哲是在這種情況下,以「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姿態出馬參選。然而,當「素人」的新鮮感漸漸褪去,首都市民卻發現這兩位「業餘人士」其實並未突破藍綠的窠臼,兩人只是朝野各自的新「替身」罷了;如此一來,連柯兩人專業不足的問題便暴露出其嚴重性。
一個勝任的首都市長,需要多元前瞻的視野及綜合治理的能力:客觀上,要有組織、運籌、用人、決策的能力;主觀上,則需要個人操守、視野、關懷的基本涵養,才能有效治理乃至領導這個城市。然而,目前連、柯二人幾乎都將全副精力放在基層跑攤拉票,避談公共政策,連對外界質疑都懶得回應。在這種情況下,這次首都選戰簡直看不出任何主軸、看不到願景、看不到火花;也難怪選民感到失望與冷感,許多人直呼懶得去投票。
人們對「素人參政」的憧憬,弄到今天令人意興闌珊的境地,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從下列幾個環節去解釋:
第一,從政黨政治的影響看:連勝文和柯文哲雖無從政經驗,但他們卻無法擺脫既有藍綠政治的駕御;選戰一路打來,兩人雖力圖保持素人本色,但現實選情卻不斷往藍綠票盤回歸。其中對連勝文比較不利的是,在這樣的回歸過程中,他卻因為先前「批馬挺王」被認為「挺王派」,而無法承接藍營全數票源的認同,這是其一大要害。相對而言,柯文哲與民進黨的地下實質關係雖難分難捨,但表面距離維持得比較良好,因而可以吸收更多中間選票。
第二,從參選人本身的特質看:連勝文初期以其年輕、敢言的形象在民調中保持領先,但正式開戰後卻因顧慮多端而打得綁手綁腳,更被「權貴」之譏弄得無法動彈。其實,「權貴」並不是連無法擺脫的原罪:億萬富豪彭博能以巨賈選上紐約市長,並且連任三屆;前經濟部長趙耀東曾說他喜歡用「有錢子弟」,因為這使他們工作上「無後顧之憂」。而連勝文的問題在於其團隊成色太過單一,缺乏多元層次的搭配,讓人無法對他未來市府的組構感到信任;包括他接連幾支廣告都給人「反效果」之印象,是否顯示他的判斷失準?相對而言,柯陣營擁有綠營、社運及公民顧問團的支持,與小市民「地氣」的接觸更佳。然而,柯文哲在選戰期間暴露的個人偏見與性別歧視,尤其對MG一四九的閃爍其詞,都讓人對其操守及領導力感到疑慮;但這卻因選戰苦短無法充分檢驗,這恐怕才是這個「素人」更大的隱憂。
第三,政治和選舉本身的弔詭:台北市其實不是天龍國,作為首都,台北市民有一種高度求好、求變之心,包括在政治上追尋新意義的企圖。一九九四年,陳水扁代表民進黨競選首屆直選的首都市長,喊出「四百年來第一戰」的口號,打出的政見涵蓋社福政策、國土規劃和台灣主體性,規格已超乎了市政層次;而廿年後的今天,看不到能登大雅之堂的首都政見,反而口水淹沒了競選主軸,如何不教市民失望?再說,市民期待的是藍綠政治僵局的打破,結果迎來的卻是內容空洞、專業不足的「業餘人士」;那麼,台灣民主不僅無法提升,還有更往下墜的可能。果真如此的話,首都市民豈不被自己的「素人想望」所愚弄了?
不可否認,連柯的首都之戰是這次選舉吸引最多關注的一對,卻也是最難衡酌的一對。當選戰即將進入倒數一個月,我們希望兩人積極衝刺,展現自己經營首都的志趣與長才;若讓兩百萬首都選民覺得票投不下去,恐怕是很失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