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勞動節,
天鋼
,對於國內超過1,
抗病毒
,100萬個勞工而言,
原木飯桶
,可以休息一天或加領工資,
資料櫃
,但是由於近年來,
資料櫃
,台灣勞動市場的薪資出現結構性問題,
收納箱
,使得國內薪資長期停滯,
會員卡製作
,造成勞工們辛苦工作,
麻將坐墊
,薪資卻無法相對成長,這對於大多數的勞工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在此,我們來探討造成國內薪資長期停滯的主要原因,然後再提出一些政策建議,供政府部門參考,希望可以讓台灣的勞工們儘快脫離薪資長期不振的泥淖。
在台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經驗中,台灣經濟成長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1981-90、91-2000、2001-2012 三個十年的實質GDP平均年成長率分別為7.7%、6.2%與3.7%;同一個時段,相對的實質薪資年成長率分別為7.6%、3.0%與-0.3%。我們從數據中看到,在1981-90年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時候,實質薪資也在快速成長;1991年以後,薪資成長的速度就開始低於經濟成長的速度;而到了2000年以後,實質薪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呈現下降的態勢,因為過去十年之間,每年的名目薪資成長率平均大約只有1%,而物價上漲率則為1.3%,造成實質薪資呈現下跌的情況。
台灣薪資成長停滯的主要原因很多,可以分成兩大類,先看供給面的因素:第一,過去20年來,台灣的大學(含專科生)在學學生人數快速增加,從1991年的61.2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34.3萬人。由於大學畢業生人數快速增加,導致人才供給過剩,而且由於大學畢業生想找的又都屬於白領的工作,使得白領工作的薪資很難增加。雖然大量大學生的出現,但我們的教育卻沒有跟著產業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造成學用配合差異很大的情況,以致於大學畢業生失業率特別高的奇特景象。
第二,幾乎就在同一期間,我們又引進大量的外勞,外勞人數從1991年的1.1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38.8萬人。外勞的工作大都屬於非技術性,但是卻需要體力或是辛苦的工作,這些工作的薪資也因為引進外勞而無法成長。
至於在勞動需求方面,也有許多因素造成薪資成長不易:一,1990年代初期開始,台商大量前往大陸投資,使得國內產業快速地往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調整,這些產業對於勞動的需求比傳統的勞力密集產業少許多。二,台商赴大陸投資,導致在國內的投資成長減緩,其中1981-90、1991-2000與2001-2012這三個十年平均的投資成長率分別為8.9%、9.3%與1.3%。而新增投資是創造就業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在投資成長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台灣產業創造就業的動能也就大幅下滑。三,過去這些年來,企業需要負擔的員工退休給付及健保給付的制度也愈趨完整,造成企業在薪資以外的成本不斷提高,進而降低企業提供新的就業機會的意願。
因此,想要讓國內勞動薪資重新找回成長動能,經濟政策一定要跟著調整,一方面找回經濟成長的動能,同時要讓勞動的學用配合度增加;另一方面要讓勞動需求也增加,如此才有可能讓薪資出現逆轉。
首先,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體系,要讓台灣經濟重新找回活力,最重要的就是打開全球的市場,包括與大陸簽署ECFA及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各種形式的FTA。這是政府正在做而應加快進行的工作。
其次,要提供企業一個更好的經營環境,包括自由化的環境與具有吸引力的租稅制度等,吸引台商、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因為投資一方面是有效需求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投資增加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帶動薪資成長。
第三,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需通盤檢討,一方面要讓沒有競爭力的大學退場,以減少過多的大學畢業生;另一方面,各大學的科系也應該要隨著產業需求的變化而進行重整。換句話說,我們要增加學用配合的比例,讓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在市場需求的人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