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在即,
客製化網站
,統獨議題這次看似爭得不兇,
油雞宅配
,可是爭議轉至「是否堅持九二共識」,
醉雞料理
,卻是一種「退守」,
台式泡菜
,那不是好事。除了原住民,
黃金泡菜
,台灣人大致都從大陸來。每一波來台移民,
便宜租車
,都是為了「避秦」,
微波食品
,不論是哪個年代的「秦」。既然是為了避秦而來,想的當然都是,打造一個「獨立於秦之外」的世外桃源。然而,世外桃源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台灣前途的問題關鍵,始終在於:完全靠自己能不能守得住?守得住的話,就不怕什麼「地動山搖」?但若自忖守不住,「退」是不行的,得積極思考「如何才守得住」。或許,歷史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從前為什麼「守不住」。《台灣通史》將日據之前的台灣史分成四「紀」,其中包括了「建國紀」與「獨立紀」(連雅堂的台灣獨立自主思想昭然):「建國」指的是鄭氏東寧王國,「獨立」指的是乙未抗日那個台灣民主國。在建國紀的贊辭中,連雅堂引述沈葆楨之語:「鄭成功丁無可如何之厄運,抱得未曾有之孤忠」,但無奈時勢比人強,無法永續。而連雅堂的結論是:「我台建國之大神,永鎮茲土」。想一想,我們要的是這種書空咄咄的「建國」嗎?再看獨立紀。抗日義軍在連雅堂筆下,奮勇義烈,可歌可泣,但是敗因卻非如鄭氏「不敵時勢」,而是敗在糧餉不繼:初獨立時,庫銀還有六十餘萬兩,滿清政府撥給五十萬兩,張之洞又奏請撥了一百萬兩,富商巨室傾資捐助無數(林維源最多,一百萬兩)。然而,軍資耗迭是很厲害的,從六月打到十月,當雲林義軍「連戰俱捷,獻馘請餉」時,卻只能撥給一千五百兩,全靠「附近莊民椎牛食軍,故不餒」。最終,糧餉不繼,劉永福歎曰:「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人!」誰是「內地諸公」?想是有一些人對劉永福拍過胸脯,說「沒問題,我挺你」吧?事實證明,「外來的保證」全都不可靠,而我們要的是那樣的「獨立」嗎?於是想清楚了:現在吃壯一點,「萬一」時才挺得住。當前的兩岸政策,不二目標是能讓台灣「吃得更壯」,凡是有違這個目標,都是錯誤的。冒進是錯誤,退卻也是錯誤。再者,「吃得夠壯」是必要條件,而「抗秦」的充分條件是,「巨室」與「莊民」都有抗秦的決心,這一點,則是新政府的首要課題,但卻不是「台灣要團結」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