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業為了搶商機,
,距離愛河步行5分鐘的飯店,
,房價加燈會套裝行程,
,下殺2.8折,
,而位在光榮碼頭邊的飯店,
,主打港景房,
,元宵檔期期間,
,只要在晚上9點鐘拉開窗簾,就能看到煙火秀。
一朵朵可愛的微笑煙火,繽紛燦爛,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高雄市政府連續4年都盛大舉辦元宵燈會,10幾天施放煙火,點亮夜空,也點亮了飯店業的商機,過年期間,這一間套房房價8800元,外加燈會套裝行程,總金額破萬,飯店業為了延續春節買氣,不惜低價促銷。飯店副理劉桂滿
光業為了搶商機,距離愛河步行5分鐘的飯店,房價加燈會套裝行程,下殺2.8折,而位在光榮碼頭邊的飯店,主打港景房,元宵檔期期間,只要在晚上9點鐘拉開窗簾,就能看到煙火秀。
一朵朵可愛的微笑煙火,繽紛燦爛,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高雄市政府連續4年都盛大舉辦元宵燈會,10幾天施放煙火,點亮夜空,也點亮了飯店業的商機,過年期間,這一間套房房價8800元,外加燈會套裝行程,總金額破萬,飯店業為了延續春節買氣,不惜低價促銷。飯店副理劉桂滿
,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廿六日擬邀將接任台北市副市長的張金鶚,
,與內政部次長蕭家淇針對都更條例修法歧見進行對談。張金鶚認為,
,應成立第三方NGO非營利專業組織協調地主與建商意見,
,政府只須扮演仲裁角色即可。,
,,
,
,
,
,
我沒有天真到以為此時此地人們仍耗費大量關注在副刊上頭,
,只是訝異:原來我與島嶼上的讀者們,
,連錯身的機會都沒有……
借用奧地利小說家彼得.漢克書名《守門員的焦慮》,
,原因無他:時至今日,
,擔任文學副刊編輯,
,近似「守門員」身分,
,且充滿「焦慮」。維基百科上這樣解釋:「足球比賽的守門員是唯一能用手觸球的球員,
,但只限在禁區內,否則被視為犯規。」副刊編輯工作主要的一環,無非審稿,決定稿件留用與否。然而稿件何其多,文學作品的優劣有唯一標準嗎?每遇文學獎評審場合便知道:再優秀的作品在不同閱讀者面前,都閃現不同光澤。無論如何提醒自己客觀,作為讀者的主觀性,仍不免暗藏其中吧?那麼,在此「禁區」內,以手觸球,真的不算犯規嗎?「對守門員的信任感是建立在避免出現失誤和驚險撲救的基礎之上。優秀守門員應不被失誤所困擾,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失誤看來難免。唯每一次戰事都累積信用與經驗。
把時間拉長來看,能否滴累出某種美學?那又是誰的意識形態所貢獻的美學?同時,怎樣算「失誤」?是編輯對於作品的誤判?又或者每一次決定稿件留用與否,不單單因為作品優劣?也許版面有限(你真的寫得很好,但是很遺憾不能只刊登你的作品)?也許作者無法超越自己,過多同類型創作重複(你真的寫得很好,但是這樣耽溺下去真的好嗎)?也許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媒體,有其優勢與限制(你真的寫得很好,但是每天版面上限只有五千字呀)?也許,相似主題將在近期專題中曝光(你真的寫得很好,但是我們即將刊出內容物相近的訪談)?……也許,再怎麼解釋都嫌貧弱與心虛,只好淡淡濃縮成一聲「不好意思」。對於已留用的作品,因為種種緣故,無法儘快刊出,總也無比焦慮:啊,那首歌詠春天的詩,如今竟已殘夏。啊,那篇關於落葉的小說,如今樹已萌芽。啊,那篇提到粽子的散文,如今大家吃起湯圓。啊,那則抗議現實的極短篇,情勢一波三折改變著。最遺憾的莫過於,啊,那摘錄的長篇,還未及刊出,作者已離開這世界。
當網路(internet)改變人們對出版品的想像,也改變書寫者對於副刊的想像,(報紙)副刊該如何迎戰?(或,是否有必要/可能迎戰?)再怎麼講求時效,也快不過每分每秒有人貼文的臉書。再怎麼講究版面設計,一日一日的消耗,也比不上書籍愈益精緻的裝幀或雜誌高畫質印刷。時代變易,副刊除了作為發表作品的園地,還能負載什麼?手邊珍藏一冊《眾神的花園》,書名副標題「聯副的歷史記憶」,出版日期是1997年。那年應是網路將鋪天蓋地改變人類生活的序曲時期,而翻閱書中所錄關於過往《聯副》大事與專題規畫,幾乎與2004年加入報社的我的工作內容相去不遠,甚至因為各種條件漸形匱乏(人力或版面的削減),而顯得今不如昔。
我不由得心驚:倘若每日操作細項,無有任何開創,那麼此行將是一條不歸路(是的,我沒有忘記,早有同行的前輩將文學副刊比喻成一艘將沉的船)?還有更不堪的。歲末,網路書店年終排行榜揭曉,我傻著臉對主管懺悔:「怎麼辦,年度華文暢銷作家,過半我都不認得!年度華文大眾文學暢銷作家,我只認得兩個!」我開始認真思考:真有平行宇宙?主管淡定回答:「只能說,現在天空中有很多光束在交錯著,文學副刊只是其中一束。」我沒有天真到以為此時此地人們仍耗費大量關注在副刊上頭,只是訝異:原來我與島嶼上的讀者們,連錯身的機會都沒有。焦慮之外,偶爾也漾起一點(對於過往)幽微的懷念。尤其是剛加入副刊編輯隊伍那一年的幾件瑣細小事。那時,整個報社熱鬧些,每日午後,幽靈般搭電梯來到座位前,等時間被誰偷走。審稿時,得從座位離開,親密廁身於工讀生和同事T之間,窩在一台老舊蘋果電腦前,用一隻快要壞掉的滑鼠一一拖曳稿件往不同的命運,晚間,每每有一種眼睛要瞎掉的預感。我想我一定對那滑鼠很壞,茶水間偶遇其他版面的同事L,她笑著勸:「不要再砸滑鼠了!」某日,同事T突然從校稿(另一項永遠需要焦慮的事)中,幽幽抬頭問我:「咦,你知道M的托福考滿分嗎?」M是當時版面上唯一的記者,負責「國際文壇」所有內容,我們座位相對,隔著好多公仔跟玩偶。我大驚:「那,她還待在這裡幹嘛?!」在這裡──在書堆,在看不見的錯字,在永遠被追趕的未
來的版面。我亦懷念有一次,陪M去採訪法國插畫家,她用好聽的法文問很多問題,我只能在旁手忙腳亂側拍,訪問將結束,同事T傳來簡訊:「不好意思,我身體不舒服,得先離開,可以麻煩你先回報社嗎?」我從山上搭車,一路明晃晃的陽光好不真實,回到報社,同事T居然還想拿著未校完的版面離開──鞠躬盡瘁,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每周三,做隔日見報的新聞版,同事M午後先傳來題目,然後別無例外,到了六點多,會帥氣地將所有稿子與照片一股腦兒傳給我,「圖說進報社再寫,文太長你就刪吧。」咚地從MSN下線。我便細細讀起那些文字,在字數邊界拉鋸,那裡面有她但願傳遞給讀者的細節,還有身為資料控難以割捨的一切。死限之前,版終於降了,躲在細節裡的魔鬼也只能任其散髮夜行了。我們仨,東摸西摸來到午夜十二點,地震忽然來了,放眼整個辦公室,居然早已傾巢而空,同事T大喊:「我不要死在辦公室裡!」同事M好冷靜關電腦關燈,我們仨,小心翼翼一前一後摸黑走八層樓梯下樓,到了地面,望著彼此忍不住哈哈大笑。,
復興航空一架飛機十年前降落台南機場時,
,因跑道未淨空,
,機身撞擊工程車導致嚴重受損,
,復興與軍方爭訟八年,
,至今未果。復興昨發聲明稿批評國防部近期對國賠案均「火速」處理,
,對此案卻打拖延戰術,
,「根本兩套標準,
,實在不可思議。」
二○○三年,
,復興航空一架班機接獲塔台降落許可,
,卻撞上跑道上施工的工程車;復興航空認為是空軍台南機場基地塔台管制疏失,向空軍司令部申請國賠。台北地方法院一審與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均判復興勝訴,可獲賠五億三千餘萬元,創下當時國賠史上最高金額。
復興航空副總經理朱漢光說,此一意外過失責任歸屬很明確,相關人員均已受懲戒,但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一再上訴,歷任首長都不敢在任內簽結此案;遲延利息每年達一千多萬元,國庫損失不斷擴大,卻由全體納稅人埋單。
朱漢光說,事發至今十年,復興沒獲得合理賠償,這筆損失影響公司效能,下月廿一日更二審即將開庭,訴訟耗費的人力、時間、金錢對企業負擔很大;公司和國防部反覆溝通,官員態度雖客客氣氣,做法卻很消極,堅持走完司法程序,拖延至今。,
英商林克穎在台灣撞死送報生黃俊德被判刑4年確定,
,發監前,
,持假護照潛逃出境;台北地檢署認為林克穎在台女友董玉琪涉嫌協助林逃亡,
,上午搜索董女住處,
,中午後移送地檢署進一步訊問。
林克穎持英國友人大衛的護照出境,
,逃過桃園機場移民署證照查驗官游宗穎的稽查,
,昨天消息曝光後,
,引發譁然,檢方認為林克穎滯台期間,與金門籍的25歲女友董玉琪同居在台北市富陽街,懷疑董女之於林的逃亡,可能有犯聯絡甚至行為分擔,應予追查。
檢方前天搜索大衛後,認定他協助林克穎逃亡,訊後,將其責付移民署收容於新北市三峽區的外國人收容中心,形同羈押處分,昨天再度針對「第二名」可能協助林克穎逃亡的人向法官聲請搜索票,上午指揮檢察事務官到董女捷運古亭站附近新居搜索,依藏匿人犯、偽造文書、違反入出國移民法等罪偵訊董玉琪。
林克穎開車撞死人後,去年8月8日被依過失致死等罪判刑4年確定,偵查中,林一路被限制出境,台北地檢署執行科去年9月21日傳喚他發監時,發現他早於8月14日即持大衛的護照從機場大門闖關。
執行科檢察官查出林克穎是向雄獅旅行社訂購返回英國的單程機票,旅行社證稱忘記機票由何人代訂,檢察官續查董玉琪追林行蹤,但董女的說法避重就輕,疑隱瞞實情。
董玉琪曾因協助林克穎將其撞死人的賓士轎車送鈑金廠回復原狀,被檢察官依湮滅刑事證據罪起訴,但法院不支持起訴,判決董女無罪確定,無罪理由則是她車輛送修時,並不知車輛是肇事車輛。
台英擬司法互助 跨海逮林克穎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
涉及酒駕撞死送報孝子的英商林克穎棄保潛逃出境,外交部歐洲司長徐勉生表示,已要求駐英代表沈呂巡聯繫英國政府,準備採取各項民刑事措施,外交部將派遣法界人士或委請律師進駐代表處。雖然我與英國並無引渡或司法互助協約,但過去兩國確有司法互助的實務經驗,外交部的最高目標是將林克穎引渡回台,接受司法制裁。
徐勉生表示,外交部昨天已要求駐英代表處向英國政府聯繫,並向台北地檢署進行了解,是否有任何外交部需要協助的事項。外傳林克穎自泰國轉機前往英國,外交部正查證林克穎目前人是在英國或泰國。
徐勉生說,外交部與駐英代表處都有很多腹案,不論民刑事都有很多想法,準備幫家屬爭取最大權益。但外交部所要採取的行動,事前也須獲得家屬的諒解與支持。
徐勉生指出,我國與英國並無引渡或司法互助協約,但過去兩國確有司法互助的實例,盡管缺乏條約架構,但有實務往來,雙方有合作關係。但是否能引渡林克穎,外交部還需要與各部會協調,目前尚未正式向英國提出引渡要求。
徐勉生說,林克穎在國內犯案潛逃,經國內高等法院判決,外交部的最高目標,當然希望引渡林某回台。,
周刊今天直指馬英九總統因未放棄綠卡成功,
,符合美國海外「肥咖條款」,
,今年7月必須向美國政府繳稅,
,08年和馬英九競選總統期間爆料馬英九有綠卡的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上午表示,
,「唉!這六年台灣人民的苦「白受了」。
謝長廷發出簡短聲明指出,
,2008年他和馬英九競選時,
,他問馬英九是否持有美國綠卡,
,馬先答無,
,後改口說已經失效而脫身;最近美國稅法修改,
,持有綠卡者可查是否有效,應報稅,週刊報導查詢結果是有效。唉!這六年台灣人民的苦白受了。,
新北市八里雙屍案死者陳進福家屬向凶嫌謝依涵、媽媽嘴咖啡店老闆呂炳宏和兩名股東四人求償一千多萬元,
,法官昨判謝女賠六百卅一萬餘元;呂炳宏等三人不負賠償責任,
,全案可上訴。
死者陳進福的兩名兒子向謝依涵等人求償,
,分別是慰撫金一千萬元及喪葬費卅一萬餘元。陳的委任律師魏憶龍主張,
,呂炳宏身為謝女老闆,
,不僅有雇用的責任,
,且案發當天,
,呂炳宏長時間在店內,
,卻未發現謝女殺人行為,與兩名股東應共同負連帶賠償責任。
法官表示,謝依涵殺害陳進福時,是在淡水河邊的紅樹林,並非執行咖啡店長職務;謝女事先謀畫殺人行為,呂炳宏等三人無法避免發生此案,因此不負賠償責任。,
來自奈國北部伊斯蘭激進份子的恐怖攻擊行動頻傳,
,死亡人數已累積至少23人。這些恐怖分子疑似來自博科聖地組織(Boko Haram),
,而受害者因販賣豬肉和賭博被他們視為觸犯伊斯蘭教律法。奈國穆斯林和基督徒多年來皆能和平共處,
,直到2010年博科聖地開始發動攻擊,
,改變了整個情勢。
據BBC新聞報導,
,周一和周二在奈及利亞東北部發生了兩起獨立的襲擊事件,
,目標是那些販賣豬肉和一群參與賭博的人,
,伊斯蘭教法視販售或食用豬肉以及賭博為禁忌。
博科聖地宣稱他們的使命是把奈及利亞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不擇手段要把所有基督徒趕出奈國(基督徒占該國人口的一半)。自2010年以來,他們炸毀教會建築、殺害牧師,並已槍殺近1,400人。雖然博科聖地的主要目標是基督徒,但他們殘忍地攻擊任何阻擋或反對他們任務的人。
周一的襲擊發生在博爾諾州波亞市的一處市場,該州屬於博科聖地積極活動的區域之一。據一名當地官員稱,槍手顯然是要攻擊那些正在販賣豬肉和猴肉的獵人。該名官員表示,「疑似」博科聖地成員來到市場開槍掃射,造成當場13人死亡,另有5人送醫不治。
周二,在奈及利亞北部卡諾市,騎着摩托車的槍手刻意經過一群在戶外玩棋牌遊戲的人並將其射殺,5人當場身亡。受害者被懷疑是在賭博。
總部設於美國的奈及利亞基督徒協會,已於1月初向美國國會和歐巴馬總總提交請願書,信中為連續遭伊斯蘭激進份子襲擊的奈國北部基督徒表示哀悼,並要求美國國務院將博科聖地認定為恐怖組織。
圖說:奈國基督徒手牽手為穆斯林同胞禱告。(photo by boellstiftung in flickr)【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與「量入為出」,
,是最基本的理財道理。但「有趣」的是,
,到了選舉政治場域中,
,花的不是自己私房錢,
,突然大家的常識都消失,
,都以為權利享之不盡,
,義務可以一砍再砍。
相較於義務兵,
,志願兵的好處是服役期間長,
,可以訓練精熟。但要讓青年自願投身充滿操勞、約束、壓力的軍旅生涯,
,必須提供足夠吸引力的待遇,每名志願役軍人的維持成本,必然是義務役軍人的數倍。
然而從扁政府到馬政府,政治人物對選民宣稱,可以拿得更多、付出更少。在義務兵轉型為志願兵,後者薪水是前者五倍的同時,我國的國防預算占總預算比率,居然可以年年下降。如果這種軍事改革能夠成功,堪稱歷史上的奇蹟。
眼看危險已露,政府的發言仍充斥蓄意誤導。總統宣稱,國軍人數占全人口的比率,遠比其他募兵制國家高,還有續裁空間。問題是養兵的目的,原本是保障安全;需要多大兵力,須依據各自的安全局勢,不可任意類比。如果發現我國所需兵力占全民比率,明顯高於其他募兵國家,該檢討的是政策,而非削足適履湊業績。
在野黨的態度也令人不敢恭維:雖然屢次高唱國防預算應增加到GDP百分之三,但增加軍費的同時,必須減少哪些開支,則完全避而不談。強調朝野必須共同解決「募兵懸崖」,但在國防藍皮書發表會之外,全黨上下卻看不到相應的政治動作。有如老鼠鼓吹必須在貓脖子上掛鈴鐺,但是如何掛?誰去掛?從來不見答案。
如果從政客到民眾,都只顧眼前利益,繼續裝聾作啞,問題不會消失,還會全面反撲。,
「隨心所欲」四個字說給媽媽,
,後來每每心中作痛的時刻,
,讓我稍稍感到一絲安慰……
和我們家往來較多的長輩,
,常指著我說,
,「你像你爸爸」。我後來做了和爸爸一樣「搖筆桿」的工作。但主要是我長得像爸爸。我爸是南方人的樣子,
,大眼睛,
,雙眼皮,
,長形臉,
,瘦高個子。就算不是美男子,在他那一輩裡,算是挺好看的男人。
我媽就是標準的北方人了,眼睛細小,偏偏臉又圓。她吃起東西完全沒有自制力,我長大後唯一看她發憤節食過一回,就是我婚禮前,她為了要穿上那一身黑黑金金的旗袍亮相,認真餓瘦了好幾公斤。之後她就不再為發胖煩惱,反而自誇,「我不好看,可把你們每個都生得又聰明又漂亮,這很本事?!」
這句話成了她晚年的口頭禪,想必是她一生最為得意自豪之事,每天都說上好幾遍。陪了她最久的外傭米西亞一次問我:「奶奶說很本事,是說什麼呀?」眾人都說米西亞的中文厲害,「很本事」三個字還是難倒了她。
倒是做頭七法會那天,師父指著媽媽的相片說:「你們媽媽很漂亮欸,你看她笑得多開心。」我看著媽媽一頭白髮,眼睛笑成瞇瞇的,好像從相片裡還看顧著我們。我第一次覺得,媽媽原來就是「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那種漂亮。
向來人家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我不大能起共鳴。從小時候起,我不時有種感覺,我媽和別人的媽媽有點不一樣。不能說她有多獨特,但反正她不是含辛茹苦那型的,甚至稱不上勤快能幹。她做菜是我爸爸教的,家事只能說勉強及格;當然,七年裡生了五個孩子,能做到及格也不容易了。
主要是媽媽性格鮮明,是個烈性女子。她愛自由,我行我素,凡事絕不忍耐,遇到障礙一定對抗到底。她好惡分明到了一種極端的程度,對人、對食物、對事情的評價皆如此。喝茶一定要滾燙的才喝,以前大熱天會口裡嚼冰塊,對她所謂「溫不吞吞」或「淡不索索」的東西毫無興趣。有時我們拿了吃食要給她嘗一口,她不屑一顧,說吃就要吃飽,不然寧可餓著,「吃一口」算怎麼回事呀!且她奉行自己的信念徹底,我聽過她大言不慚:「就算老天爺判我有罪,只要我覺得我沒做錯,我就是沒錯。」一派大無畏的樣子。
這樣的脾氣,直到她晚年才稍微柔和了一點,但不時看得出本性難移。有時她來我這裡住,我們家伙食清淡,她碗筷一推,「這沒有肉,菜又不鹹,是要我吃什麼?」我幫她洗澡,手腳粗重一點,她大聲嚷起來,「欸,我這是肉耶,會痛的。」她最敬愛她的大嫂子,總說「你大舅母是個好人」,但當著舅媽面,她照樣使性子。一回我聽舅媽勸她,飯要涼了,趕緊吃完吧,她馬上不服氣頂回去,「我的飯涼不涼,你怎麼知道?」舅媽看著這到老還是拿她沒辦法的小姑,對著我苦笑。
媽走了以後,舅媽一邊掉眼淚,一邊自我安慰地說:「也好啦,你媽這一生算很有福氣了。你看她,一直都是照她自己的意思過日子。」
這樣的媽媽,我們孩子是無所謂,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媽媽罵也罵不怕。但我爸爸面對這樣的妻子,老實說,是有辛苦的時候。我多少次聽見爸爸生氣跟媽說,「你不可理喻。」有時則是無奈向我們訴苦:「不用勸你媽了,越勸越糟,越叫她不要做,她偏要做。」媽媽喝咖啡,已經加了滿滿兩大匙的糖,若有人在那關頭說一句太甜了,別再加糖了吧,她一定眉毛一挑當場再加兩匙進去。所以我們都學乖了,她想做什麼事千萬別攔著,保證勸了會有反效果。
不知怎的,爸爸說媽的「不可理喻」,「你這人就是勸不聽」,後來竟變成紹樑經常對我的埋怨。他有時還加強語氣,添一句「你好可怕,跟你媽一模一樣。」但這話又並不是怨怪誰的意思,無可奈何的意味多一點。婚後不久有回吵架,他衝口而出,「你媽講你的果然沒錯。」我追著問,我媽講我什麼了,他才招認,婚前媽把他找去「個別談話」,說這女兒脾氣不好搞,軟的不吃硬的也不吃,叫他要多忍耐。又教他,雖說軟硬不吃,但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來軟的還是比硬的要有用一點。紹樑從此只好這樣「受教」。
但媽媽卻不是只護著自己人,她心中有把秤。我出嫁前,她也同樣對我個別訓話過,「你要記住,不可以欺負老實人。欺負老實人不算本事。」她和小弟一家同住了多年後,終於鬆口對我們誇獎弟妹,「大方方很好。我很容易跟人家生氣,大方方都沒有惹我生氣過。」從我媽口裡說出這樣的話,算是最高等級的讚美了。她甚至拿我出來作比較:「你是我生的,所以我沒辦法。你要是給我當媳婦,我可不要。」世間怎麼有做媽的這樣評價自己的女兒?但她說得理直氣壯,並沒有真要我羞慚悔過之意,我想她肚子裡挺得意,把我生的得她真傳。
可見得,媽媽雖然脾氣不好,但做人公正,她總說「要講道理」,尤其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我們回台灣定居,媽偷偷跟我說,要用私房錢送紹樑一個大禮物,叫我們儘量挑喜歡的,別怕貴。媽念念不忘要謝謝紹樑幫我念完學位。剛結婚我們還在美國,紹樑開始執業,我繼續念書,留學後半是他掙錢繳的學費,連博士論文都有他幫忙打字的痕跡。媽媽囑咐我「受施慎莫忘」,多年後仍不時嘀咕,「我們家孩子念書,應該是爸爸出學費,怎麼讓女婿出錢。」
紹樑玩音樂,也就不客氣開口要了一台山葉的電鋼琴,Clavinova,二十多年前頗不便宜。我們家現在客廳裡有個平台式三角大鋼琴了,但那台Clavinova,經歷過地震、搬家、琴鍵被貓尿……種種,放在家裡屹立不搖。尤其現在媽媽不在了,人去琴猶在,有天我盯著這琴心想,這輩子跟這琴要「不離不棄」;然後再想到,不知是誰對誰不離不棄,眼淚就掉下來。
大家都說媽媽有福氣,挺胸凸肚的姿態過了一生。但其實她和那個年代的所有女人一樣,丈夫和孩子占據了大半人生,再怎麼愛自由,終究飛翔的空間有限。尤其她血液裡流著那樣不服輸的個性,碰到人生中不想忍耐卻不得不忍的事情,是何等地挫折。孩子大了,丈夫事業有成卻終日奔忙於外,媽媽的心事有誰問過一聲?那麼好動又好強的媽媽,有誰想過她也會寂寞?有一陣子媽媽熱衷參加社區婦女會的活動,整天和她那群「姊妹」進進出出,看似熱鬧,她卻淡淡對我說,她也知道那是在「瞎忙」。
到現在我才稍體會那種哀樂中年的心情。在美國念書時,媽媽一封又一封的信寫給我,開頭總叫我「丫頭」,說說家裡雞毛蒜皮的事。有時候是「心肝寶貝大丫頭」起頭,看起來有特別高興的事、特別親愛的話要對我說,但寫著寫著筆墨間就流露出心裡的鬱悶。一封信裡她說,不好意思又要跟著婦女會出遊,但接著寫道,「媽媽業以(已)55歲,你知道嗎?!一想到不定那一時刻高血壓會怎樣(她在我大學時就小中風過一回),媽就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鐘……人生幾何?實在不知道幾何???我好像吃一口算一口玩一樣算一樣。不能再多談下去──不能再談下去。」
這樣的信我有滿滿一大盒,其中也有爸爸寫的,飄洋過海從台灣寄到美國,又跟著我從美國帶回台灣,比那Clavinova琴更早,跟在我身邊「不離不棄」。但除了少數幾封放在抽屜,偶爾拿出來讀一讀,其它的封存在盒子裡二、三十年沒打開過。年輕時不特別珍惜,心想以後有機會再來整理;然後父母親忽然就老了病了,我的心也變得脆弱,有時眼光掃過那收信的盒子,根本不敢起念頭去打開它。
我已逝的朋友成露茜說過,她常對人侃侃而談父親成舍我對她的影響,直到被問起「那你媽媽呢?」她才恍然反省,「一向自詡為女性主義倡導者的我,怎麼也竟沒跳出這傳統的框架?」我也是中年以後才察覺到,自己不受約束的個性全來自媽媽,原來我是像媽媽遠多於像爸爸。尤其漸漸體會到女人的處境,心疼她剛強的個性下沒人了解的傷口。有時我慶幸她願意對我說出過那麼多心事,也許我也曾經讓她依靠過?但直到媽媽病倒,我坐在她床邊一次又一次跟她說話,才意識到,媽媽就算躺在病床上昏睡著不再開口,仍是我們孩子的支柱。
媽媽晚年受苦於阿茲海默症,很多事都忘了,連爸爸過世也沒表現出太強的情緒波動。但還好她始終沒有不認識我們,很多慣性動作也維持到最後。多少年以來,我們出門,她一定要送到門口,叫我們「給媽媽摸摸頭」才讓走。大弟和紹樑都是超過180的大個子,每次還是乖乖彎下腰,已現出白髮的頭要讓媽媽摸了才出門。她漸漸糊塗之後,常細細盯著我的臉問,「你幾歲啦?」像是不明白怎麼孩子這麼大了。我回答五十多了,她又總是笑著說,「看起來不像啊。」
沒想到這樣的對話,變成媽媽跟我之間最後的幾句話。現在想起來,她那時應是已經腦血管栓塞,弟妹說媽媽變得不吃不動。我們陪她在急診室裡折騰了各種檢查,醫生沒說出所以然,要我們回家再觀察。我和米西亞推著輪椅,在醫院門口等弟妹把車開過來,看見媽媽頹然無力的樣子,我努力逗她:「媽,我是誰啊?」她慢慢抬頭望著我,叫了一聲「蓉──」,像是力氣用盡一般又垂下頭去。我怕她要昏睡過去了,情急之下再問:「那我幾歲啦?」她勉強看我一眼,輕輕搖搖頭,沒力氣再回答那個蠢問題。
那是媽媽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她回家後不久就陷入昏迷,再送回醫院,經過插管、腦部手術、氣切種種,躺了十九個月,再沒醒來過。有人說,和心愛的人永別,往往回想不起兩人最後一句話說了什麼,因為當時不知道那會變成最後一句話。我倒是在那樣的情景下,記住了和媽媽的最後一次對話,卻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那一長聲「蓉──」刻在心裡,每一想起都痛徹肺腑。
尤其靠近最後的時候,醫生告知媽媽情況惡化,恐怕撐不了太久,我具體感覺到天地間一片巨大黑影,一步一步逼近過來。那段時間我常半夜驚醒,黑暗中「快要沒有媽媽了」的念頭侵襲全身,完全就是村上春樹描寫過的那般情景:「我的心便莫名其妙地開始膨脹、震動、搖晃,被疼痛刺穿。那時候我會一直靜靜地閉上眼睛,咬緊牙關。並等那過去。花很長的時間那才會慢慢過去,之後只剩下鈍重的疼痛。」
天命不可抵擋之時,才知道人力的渺小無助,除了靜靜等著疼痛過去,完全無能為力。極度害怕的時候,我就走路去醫院,坐在媽媽床邊念一遍《金剛經》。我不是念佛的人,朗讀《金剛經》是新學到的習慣,在孫大偉病榻前開始的。大偉是我們近年失去的另個親近的朋友,因為腦出血,昏迷了兩個月,有朋友發起為他讀《金剛經》,大家多半心知事不可為,仍勉力一試。《金剛經》,對我與其說有宗教上的意義,不如說是對人生疑惑時的另種知識探索,每次讀到最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懵懵懂懂,卻心裡比較安定下來,或者說,對人生的宿命臣服了。
媽媽走前幾小時,紹樑最後一次去看她,大家對即將來臨的事了然於心。平常就寡言的人這時更沉默了,我問他有沒有話要對媽說,本來以為他只說得出「媽媽加油」一類無濟於事的話,卻見他隔著床單拍拍媽,輕聲說了一句:「媽媽,沒關係的,隨心所欲。」
「隨心所欲」四個字說給媽媽,後來每每心中作痛的時刻,讓我稍稍感到一絲安慰。早先當醫生提醒媽媽狀況不好,我告知美國的大弟恐怕要回來一趟,他出發前寄我一信:「這次回來,我要懷著為媽媽高興的心情,慶幸媽媽終於能離苦得樂。」他還寄了弘一大師李叔同臨終前寫的「悲欣交集」四字給我。我後來常盯著那「悲欣交集」發愣,想像不出萬緣了斷是種怎樣的情景。
也有些時候,悲從中來過後,我強自鎮定,心想爸媽都不在了,這世間再沒有任何事能令我害怕了。這是失所恃怙而裝出的勇敢嗎?我又覺得,媽媽不會願意看見我這樣,她定會含笑訓我,傻孩子媽媽何曾遠去,守在你心裡不是更加自由自在嗎?這麼想,心裡豁然清朗,我抬頭看天,謝謝媽媽用一生教我要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