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吳奶奶十年前骨折臥床,
椰子
,因家住無電梯公寓2樓,
太平新娘秘書課程
,讓她好久沒出門了,
水果燒酒
,去醫院看病更是挑戰。新北市去年小規模展開連攜服務,
台中美睫課程
,串起醫療、護理、營養、復健等跨專業團隊,
高雄居家清潔
,將服務送進家,
KL-D1000
,吳奶奶不只減少送急診及住院次數,
花蓮民宿推薦
,接受居家復健後更踏出10年來的第一步,
太平美顏美體教學
,坐上輪椅出門逛菜市場,笑說:「很久沒出來了,爽快啊!」對無力走出家門者,即便住在都市也算醫療偏遠地區。連攜一詞源自日本,把照護概念從「治療(cure)」翻轉為「照顧(care)」,由護理師擔任居家醫療及照顧服務協調者,並連結在宅安寧,讓失能與疾病循環的長者安心在家終老。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表示,據國發會推估,民國150年,台灣每10人就有4名是老人,且4位老人其中就有1人是85歲以上的老老人。過去民眾認為,踏進醫院才會得到最好的治療,但再怎麼努力蓋醫院,也趕不上人口老化的速度。張凱評說,根據調查,家中長輩六成是由家人照顧,三成是外勞照顧,一成是送機構照護。據經驗,很多都是中老年人照顧80、90歲老老人,短則3年、長則20年,有人幫忙還好,「一打一」照顧則撐不久,他們非常需要幫手。「不是只要出院,民眾就與我們無關。」張凱評認為,專業人員應走入民眾家中,支援並守護長者在社區生活到最後一刻。特別須借重護理師專業,以個案管理、橫向聯繫,串起醫院與居家團隊等專業人員,共同訂定照顧計畫。「連攜服務,是資源配置的整合改革運動。」張凱評說,據日本經驗,在家照顧和在醫院照顧相比,醫療花費可減少約四成。另能減少隱形支出,例如他照顧過一名肺炎個案,在家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家屬不需再搶訂復康巴士,或再請假陪同就醫。吳奶奶的兒子吳明哲說,媽媽過去算健康,他也不知什麼是復健科,直到媽媽骨折術後臥床,才知道要「復健」。他曾聘外籍看護協助,某天發現外勞未詳實記錄媽媽的血壓、耳溫及尿量,讓他不敢再找外勞,一人扛起照顧工作。「但我一人真的顧到快發瘋了!」吳明哲指出,媽媽因有裝導尿管,每年平均會因泌尿道感染送醫住院4次,也常便秘及嘔吐。他每次帶媽媽就醫,最擔心的就是媽媽再也回不了家,且到醫院陪病對他而言,不方便也不好照顧。吳明哲坦言,他和媽媽對回醫院復健愈來愈消極,直到去年10月,在聯順居家護理所的牽線下接受連攜服務,有營養師改變媽媽的飲食營養,減少便秘,另有藥師整合藥物,還有復健師來家裡幫媽媽做復健。「看醫師爬樓梯進到家裡來,當下覺得他簡直就是現代史懷哲。」吳明哲說,專業團隊進到家中後,媽媽不只能在他人攙扶下走路,因終於能出門逛菜市場,人也陽光了起來,「連攜團隊真是我們的小幫手!」吳奶奶(左2)臥床10年,在連攜服務團隊幫忙下接受居家復健服務,讓她踏出10年來的第一步。 圖/聯順居家護理所提供 分享 facebook 吳奶奶(前1)臥床10年,在連攜服務團隊幫忙下接受居家復健等服務,讓她不只走出家門,還能坐輪椅逛菜市場。 圖/聯順居家護理所提供 分享 facebook 吳奶奶的兒子吳明哲(右)說,連攜團隊、聯順居家護理所長汪秋蓉(左)是他們家的小幫手,連結復健服務,幫臥床的媽媽下床走路。圖為手勢「C」,代表連攜團隊服務。 記者鄧桂芬/攝影 分享 facebook,